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态度打“老虎”拍“苍蝇”猎“狐狸”,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但同时,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领域的顽疾故瘴尚未得以根治。其中,招投标领域的腐败就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它易发高发,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头疼的“通病”。
在高压反腐态势下,当下招投标领域的腐败和黑幕更为隐秘。一是规避招标。如将整体工程或采购物资化整为零,拆分为几个在公开招标限额以下的小工程或小采购,使该公开招标的没完全公开。二是明招暗定。如有的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为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中标条件、设置排他性条款,有的投标人与招标人、评委权钱交易,搞围标串标活动,使该公平竞争的没完全公平竞争,异化为“认认真真走过场”。三是低中高结。即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变更增加的大量资金监管不力、滋生腐败。四是“打牌子”“提篮子”,即一些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与影响力在招投标领域吸金,领导干部予以默认或纵容。
针对招投标领域的腐败,各级各部门采取的措施不可谓不多,已建立不少平台和制度,也查处了不少腐败分子,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招投标领域腐败的原因多样,有的还是结构性的、深层次的。
首先是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一些领导干部与投标人勾肩搭背,插手、干预招投标,导致相当比例的招投标流于形式。其次是既有的招投标平台与制度存在漏洞。如招投标评分规则不合理,导致挂靠走形变样、挂靠乱象愈演愈烈,很多公司心照不宣地“赚违法的钱”。再次是监管不到位,影响了招投标平台与制度的效用。如纪检监察机关虽然通过“三转”改变了以往重事中监督而轻全程监督的不足,但尚未从根本上探索出一条针对招投标加强专责监督的新路。最后,招标投标法等法律仍不完善,一些部门借机搞腐败乃至所谓的“合法腐败”。
招投标领域的腐败黑幕危害严重,亟待各级各部门下更大气力,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第一是要深化从严治吏,斩断领导干部伸向招投标领域的“黑手”,督促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第二要完善招投标平台与制度,堵塞漏洞。招投标平台近几年呈现大整合趋势,招投标由分散在多个部门集中到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面对这种新形势,更需注意防止分散腐败演变为集中腐败。第三,强化与优化对招投标的监管。建议中央借鉴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的好做法,开展针对招投标的专项巡视,解决突出问题。第四,进一步修改招标投标法等法律,完善招投标体系与顶层设计。早在去年初,国家发改委就已组织召开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会议暨《招标投标法》修订启动工作会,表明顶层设计上已有动作。这顺应民心、切合实际。
来源:环球网 (作者是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工商大学教授)